服装供应链专题
☞ 职业服装供应链难做!到底难在哪里?
服装行业供应链体系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控制、物流配送到最终销售的完整流程。这一过程强调以高效协同快速反应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企业能够实现成本控制、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并最终提升市场竞争力。
目前,越来越多服装企业开始注重利用数字化工具和技术手段,如ERP系统、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来提升供应链体系的透明度和灵活性,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管理。但仍有不少企业反映服装供应链难做!尤其是定制要求多、客单小的职业服装品类,到底难在哪里了呢?
信息滞后与“牛鞭效应”
“生产商—品牌商—代理商—零售商”模式在服装业销售渠道中最为普遍。代理商往往倾向订购较多的商品以备断货;品牌商为满足代理商的需求而储存更多商品以备补货;生产商为了应对品牌商的需求和生产环节的诸多风险,扩大生产量。从零售商开始沿着供应链到生产商逐级放大产量,最终在各环节造成库存压力。供应链管理把这种现象叫“牛鞭效应”。
这种效应被市场增长所淹没,而一旦市场发生一点风吹草动,供应链各环节上的库存压力就会显现出来。服装业的“牛鞭效应”很大程度是由于信息从终端客户通过零售商向品牌商、生产商传递过程中,无法实现准确、及时共享,使需求预测信息逐级扭曲放大而形成。所以当前的服装供应链并不是资源不丰富,而是缺乏统一的数据积累和传递,各种信息支离破碎,各自独立,信息孤岛无处不在,导致最终整体供应链运营和反应速度无法先于市场需求,无数的时间和效率在混沌中被浪费,各种资源在信息不对等中失去机会和价值。
服装供应链缺少的不只是订单,更是信息。即使你手上有订单,但是面辅料信息,产能信息,物流信息,价格信息等你都一无所知,或者很困难才能得到的话,那么你又能如何实现所谓的供应链管理,建立自己的柔性供应链?
库存博弈与恶性循环
当下,服装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更优质的资源,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原材料采购和生产布局,而服装市场需求受时尚潮流、季节变化、消费者偏好等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快速且难以准确预测。企业往往难以把握市场的真实需求,导致生产计划与实际需求脱节,库存积压或缺货现象时有发生。服装供应链参与者,在“生产商—品牌商—代理商—零售商”分销模式下,一般采用期货制度即品牌商把商品销售给代理商或零售商,成功转嫁库存风险,品牌商没有与零售商形成风险共担或共进退机制。品牌商为了提高市场份额,往往要求代理商(零售商)超量进货,造成零售商库存不堪负重。为了不让品牌商知道真实的销售和库存,零售商有选择性地使系统数据产生误差,使系统数据有利于自己;品牌商无法判断数据的真实性,为了完成既定的销售额增长目标,采取进货返利等政策予以利诱。品牌商、代理商、零售商的这种博弈,在市场总需求不变的前提下,为各个环节不断增加库存,使供应链中参与者各自的经营状况纷纷进一步恶化。
所以,将供应链数据和信息自上而下打通,实现充分共享,打破零和博弈,建立起以消费者为核心、品牌商为主导的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才是当前职业服装供应链状况改变的迫切需求。
「MIND」
面对难点痛点,思考
聚焦核心业务与资源整合
在当下,“大而全、小而全”的综合型企业运营模式正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整合资源、聚焦核心业务的发展趋势。企业需明确自身的核心优势业务,将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以此整合全球范围内的优质资源,构建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服装企业的核心优势可体现在多个维度,如设计创新能力、产品品质把控、成本控制策略、生产与交付速度、渠道拓展能力以及售后服务质量等。当企业专注于一项核心业务时,通过整合其他企业的优势资源,将外部优势内化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数据驱动的决策思维
数据在企业运营决策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尽管数据可能存在误导性,但缺乏数据支持的决策则更具风险。“我认为、八成、可能、大概、没准、不一定”等仅凭主观感觉的决策方式是不可靠的。企业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计算方法的科学性。数据分析不仅是对过去经营活动的总结梳理,更是对未来经营策略制定与行为预判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对数据的深入挖掘与分析,企业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场趋势、客户需求以及自身运营状况,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平衡策略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平衡的艺术,尤其体现在服装企业运营中。服装企业的成本结构涵盖库存管理成本、物流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等多个方面。而提升客户价值则需要从提高“快速反应”的速度、保障产品品质、优化售后服务等维度入手,以此维持市场竞争力并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成本控制、品质提升、效率提高与服务优化之间往往存在矛盾关系。企业在决策过程中需要权衡取舍,综合考虑时间、地域、目标客户群体以及市场形势等多方面因素。例如,对于服务品牌客户的企业而言,产品品质往往是首要考量因素,其次才是交付速度;而服务电商平台的企业,则需将交付速度放在首位,同时保证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全局视角下的节点审视
服装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具备全局视野,站在供应链的整体高度审视每个节点可能出现的问题。这要求企业突破局部思维的局限,从时间与空间的宏观维度出发,站在高于矛盾冲突的层面思考问题。若供应链各环节仅从自身局部利益出发,则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采购人员若单纯追求压低供应商价格,可能会忽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要性;财务人员若过度关注减少开支,可能会降低员工满意度,进而增加时间成本与管理成本;销售人员若只着眼于销售额的提升,可能会忽略库存管理以及投入产出比等关键因素。只有从全局视角出发,协调各环节利益与目标,才能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聆听服装
小结
唯有链接供应链数据,充分达成信息共享,建立以消费者为核心、品牌商为主导的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通过顺畅的信息反馈机制消除包括时间在内的各种浪费,减少不能带来增值的环节,方能协同运作满足小批量、定制多的职业服装市场要求,解决职业服装企业在供应链建设中的痛点难点。